images  

隔代教養家庭與父母教養家庭的教養差異及影響

        外/祖父母與父母是否會因代間的間距而造成教養方式的差異呢?在美國一項調查指出,平均了2000個居住波士頓的祖父母與父母間的代間間距是28年(Smith, 1995)。二十八年的差距,產生了兩代在社會環境、教育程度、價值觀、觀念上都有很大的不同。面臨這些變化,老人家與年輕人之間的管教方式自然有不同的方法和作為。許玉玲(1999)也指出即使同樣由外/祖父母照顧的孩子,會隨著外/祖父母人格特質、教養方式、家庭相關因素等的不同,發展出不一樣的性情和自我。所以探討隔代家庭中由外/祖父母教養孩子,與非隔代教養家庭的孩子有何不同,以及不同教養方式下所造成的影響實有其必要性。

外/祖父母教養與父母親教養的家庭對孩子的教養可能有著如下的差異:外/祖父母對幼兒除了堅持教養原則外,外/祖父母對幼兒其他行為有較好的耐性,也有更多憐愛、寬容、順從,容忍孫兒吵鬧的限度,也都遠大於父母(王怡又,2000)。而Solomon與Marx(1995)亦指出許多的外/祖父母在養育孫子女時,會提供較穩定的愛及生活環境,甚至比原生父母所能提供的愛還多,以補償他們失去父母親的關愛和照顧。Wolf(1978)也認為祖母比媽媽在教養孩子時,更容易去寵壞孩子。但是,祖父母若因不得已照顧孫子女,祖父母失落、沮喪的情緒會使孩子很難與其他成年人發展信任關係,也很難建立自尊及自信心。也有研究指出,在對隔代教養家庭兒童的研究中,發現祖父母多不擅長表達情感而與孫子女交談慣用命令、指責語氣,話題也多以生理需求、學業為主,較少涉及心理層面,因此令孫子女難以感受到祖父母真正關愛和用心,常造成言語的衝突和拒絕迴避,影響其孫子女生活適應(李玉冠,2000)。另外也有研究顯示,在外/祖父母教養的家庭中,有些外/祖父母考量孫子女行為和自身環境,會規定孫子女不准外出、不可交友、不可帶朋友來家裡,如此一來,不僅影響孫子女對同儕的關係,也影響他們與祖父母的感情(許惠瑾,1984)。

有研究指出父母的婚姻狀況與子女的生活適應、行為困擾有明顯關聯(陳一惠,1998)。他指出父母婚姻關係越親密和諧時,兒童的人際關係就越好。因此,在因父母因離婚而形成隔代教養的家庭,隔代教養家庭的兒童可能就會面對人際關係的問題。許惠瑾(1984)的研究也顯示,家庭中若父母對婚姻滿足度愈高、爭執愈少、兒童行為困擾也愈少,在學校與老師、同儕關係愈良好,對環境適應也較愉快;此研究亦與Ferguson與Allen(1978)的研究結果:父母婚姻調適的滿

足度與兒童適應有顯著相關有同一驗證。因此,缺少父母教養而由外/祖父母教養下的兒童是否也會面臨同儕、師生、學校適應上的困難。

有研究指出祖父母教養可能會造成親子間情緒疏離、自尊心較低、人際關係較差(孫世維,1994)。再者,由於外/祖父母年紀大,可能比較無法協助孩童課業及較少接觸到孩童的內心世界,這將影響隔代教養孩童學適應與學業成就,而成為人際關係較差的被拒兒童。

所以隔代教養孩童在學校的適應狀況可能會有人際關係及學業低落方面的學習困難。因此,研究者將從影響教養態度的家庭社經背景、教育程度、孫子女性別等因素方面來了解隔代教養孩童在學習適應、師生關係、同儕關係、自我適應方面的情形,以提供社會、學校教師了解隔代教養對兒童在學校生活適應方面的影響,彌補其家庭情感的不足,這也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eare3 的頭像
    weare3

    ~歡迎光臨~啾啾幼兒園~

    weare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